愿灵魂独自朝圣的路上越发喜乐


喜欢读美好的文字,好比席慕蓉的,似乎岁月抹不去她心里的少女般梦境般的纯美。

似乎在她的诗句里散文里,始终有微风弥漫着香,一茶一坐、一花一叶、一舟一辑, 尽是画意。

似乎在她的回忆里记叙里 ,始终有真情溢满了心 ,父母手足、 爱人孩子、亲友同志, 尽是深情。

难道不爱张爱玲吗 ?不爱三毛吗 ?不爱林徽因吗?

张爱玲。民国女神,女作家能有几个可与之比才,她对胡兰成孤注一掷的爱,她对第二次婚姻看似冲动任性的选择,她清冷孤寂的后半生和她的性情才华难道不是同出一辙吗?读她的文字是灵性通透的,描绘她的人生是富有戏剧性具备可观赏性的?又有哪个女人羡慕她的坎坷的人生。

三毛。该是我最爱的,13岁直到20出头,她为数不多的作品看了又看,以往在日记里不知道提起过多少次。她的文字是流浪者的歌,她便是最自由不羁的女诗人,鲜少写诗却把一生写成了浪漫至极的诗。那些于浪漫相关的标签:爱情   自由 文艺  才华 时尚  流浪  远方 异国恋  姐弟恋 失之痛心  梦回呓语  自我救赎      暮年挽歌   以及她与王洛宾  。 失去荷西的痛未有夺去她生的希望,一路怀揣对致爱的深情,从未任时间将爱淡去,不愿遗忘,那是生之信念,哪怕他已不在,哪怕想起是痛,哪怕独自承受痛满余生。穿行在国与国,处处可落脚,心却无从安放,即便如此,她也不曾同意时间将爱带离,隐去痛苦。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  三毛
三毛和张爱玲是有相似之处的,对爱满满的憧憬,满满的信念 ,在万千被时代关注过的女子中她们的灵魂的光环尤为醒目。何以满腹才华 ?不只是优越的出身, 不只是饱读经典,独有这些怕只能成就2位女作家,成就不了年代的标签 ,成就不了从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丰硕种种洪荒中脱颖而出的,被奉为时代传奇的两位奇女子。 斯人已逝,多少人还在演绎编撰她们的故事  。

如果只有才华文笔, 我爱他们便如喜爱席慕蓉。放于手边时时拿起品读 ,却不会尘封了作品,将其仪式感的珍藏 。而那些属于她们的故事和流于的笔尖的内心欢喜伤痛早已被我烙印于心,永生随我同行。

无论是作家还是戏子,名人还是普通人,灵魂的高洁 ,以及对自性的坚守,不融于世道圆滑,不违和于生存利益,才是这仅有一次生命,真正魅力所在。

正如王尔德所言:漂亮的脸蛋太多   有趣的灵魂太少

因此,加缪、叔本华、波伏娃、安兰德等等大家,无论代表着存在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无论持人性悲观论态度还是忽视社会既定的游戏规则尊崇两性自由。但凡灵魂思想会发光的我皆是仰慕,不是年轻是对个性特立独行的盲目追求 ,恰恰相反,正是在习读《论语》《易经》《厚黑学》之后的领悟,这三本鸡汤比之人类思想的广域也不过沧海一粟,于东方文化确是极具代表性的。当然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所想所悟最终落地于生活经历,无有好坏。

若要随意识具体写写人生的哪些感悟,即便就个体说,也不具资历,断言好像是对自己余生的不负责。谈论谋生、爱情、人际、伤病还是幸福和孤独呢,或者内心某个具体矛盾,任哪一处都无法将心底真实的喜憎,人性的私欲贪恋,未经遮羞流于文字示与人前。我无法告诉你爱情里有多贪恋柔情,无法说出孤独的时候有多脆弱,挫折里有多怯懦。我所能写出的都是心底的意识经过理性素材润色后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省也是懦弱的逃避,从本真逃于哲理,逃于利益的权衡。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他们总保持沉默,于沉默中自省,而非我这样滔滔不绝的逃避,写成欺骗自己空洞的感悟。他们在沉默中于灵魂沟通,没有文字作为证据才是最真实的反省领悟,所以,我始终相信,得以人生沉淀的人,沉默则是最好的说明,所谓沉默的气场便是他灵魂的深度。

至于自己,尚算年轻,本着善良的心在成长的过程里时时反省,自会有属于自己的,于内心深处无比坚定的信仰,这便是每个人的朝圣之路。

说起林徽因,这些年总被拿来当作鸡汤素材,我私以为是有商业意义的。白落梅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更将其推至女神之巅。林徽因之所以在这几年网红了一回,可能是顺应了时下女性追求自立自强,完美婚姻,人生开挂的价值观吧,我没有认为不好,何况她也是我的人生的灯塔。心里爱着的是张爱玲三毛,若是活成她们的样子怕是连想象的勇气都没有。林徽因才是大赢家,多清醒,好像拥有了一切,可众人只看得她的获得,又可知背后的隐忍节制,又可知其心的真实感触?据说母亲是妾,她自小好强,据说母亲懦弱,她一生未对其好言好语。所以女神也好,平凡人也好,人生都有其共性,付出即便不等于所得,也至少成正比。

言而总之,任何一种活法,前提是看清自心。

祝你我于灵魂独自朝圣的路上越发喜乐。

评论
热度(4)

© 古月 | Powered by LOFTER